2025年第一季度,尽管新能源车对市场造成了冲击,国内燃油车依然是消费的人的重要选择。然而,在快速迭代和成本压力的双重影响下,燃油车的质量上的问题频频爆发。通过对近半年(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)投诉数据的分析,我们整理出燃油轿车投诉量TOP5,并深入探讨了背后的原因以及法规争议,帮助您避开购车陷阱。
投诉量:近半年累计超500宗(2025年2月单月73宗)。核心问题包括:
灯罩裂纹/变形:部分2019-2022款车型的灯罩因材质老化开裂,雨天时可能引发电路短路,存在安全隐患。
燃油泵模块故障:车辆在行驶中突然熄火,尽管通用集团多次召回,但问题未得到根治,部分车主需要自行承担更换模块的费用。法规争议:根据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》,车企应主动消除缺陷,但部分4S店以“过保”为由推诿,消费者维权困难。
变速箱顿挫/故障灯亮:CVT变速箱在低速换挡时产生异响,混动版E-CVT在发动机介入时会发出“咔嗒”声,影响驾驶感受。
轮胎偏磨:悬挂调校问题导致轮胎异常磨损,车主频繁更换轮胎,增加了用车成本。车企应对:广汽本田曾发布技术通告称这属于“正常现象”,并未启动召回,受到逃避三包责任的指责。
燃油泵故障:与别克君威类似,存在通用集团的设计缺陷,导致车辆无法启动或行驶中熄火,涉及2016-2022款车型。
发动机故障灯亮:喷油嘴积碳、氧传感器损坏等问题频繁出现,维修成本高。用户痛点:部分车主表示,4S店将问题归咎于“油品问题”,拒绝免费维修,涉嫌违反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。
转向系统卡滞/异响:电子助力转向标定不精准,高速行驶时需要费力微调方向,低速转弯时异响明显。
发动机抖动:1.3T三缸机设计缺陷,怠速时抖动传递至方向盘,影响驾驶舒适性。技术争议:厂家称通过“软件标定可优化”,但实际升级后问题依旧存在,涉嫌虚假宣传。
车身生锈:车门边角、底盘接缝处漆面鼓包,金属层出现锈蚀,工艺水平不达标。
变速箱异响:燃油版CVT在低速换挡时会发出金属摩擦声,混动版动力切换时顿挫感明显,引起用户担忧。法规警示:车身生锈被视为《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》中的“严重安全性能故障”,车主有权要求退车,但举证困难。
合资品牌质量下滑:美系车(通用系)因燃油泵和变速箱问题成为投诉重灾区;日系车(本田、丰田)则因设计缺陷和工艺问题口碑逐渐下滑。
车企应对消极:部分厂商以“正常损耗”或“油品问题”搪塞,避免承担召回责任,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。
法规执行待加强:尽管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》已明确车企责任,但在真实的操作中,消费者仍面临举证难、维权成本高的问题。
避坑指南:尽可能的避免选择近三年投诉集中车型,第一先考虑那些投诉解决率较高的品牌(如广汽传祺近期口碑回升)。
维权贴士:购车时要求书面承诺质保范围,并保留宣传资料;遇到质量上的问题时,及时通过车质网、12315平台做投诉。
总结:虽然燃油车市场面临转型压力,但花了钱的人车辆可靠性的需求依旧不变。车企若想保持市场占有率,需注重客户的真实需求,加强品控,避免“经典车型”成为“投诉常客”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